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校园 >> 正文

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赴沂水县开展沂蒙精神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2-08-22    点击:

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全校上下积极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应中共临沂市沂水县委组织部邀请,8月20日至21日,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卫建勋、院长王永超、党委副书记李青以及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教工党支部书记张颖慧等一行4人,赴沂水县开展沂蒙精神研修活动。中共沂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闫从发会见研修团成员并全程陪同研修活动。

卫建勋一行首先来到院东头镇桃棵子村,瞻仰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及故居,凭吊祖秀莲墓,重温峥嵘岁月,向革命先烈致敬。祖秀莲是沂蒙山区著名“红嫂”之一,《沂蒙颂》《红云岗》等艺术作品中“张大娘”的原型。祖秀莲勇救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的故事广为流传,事迹感染几代人,被誉为“战争时期的红嫂,建设时期的英模”。纪念馆开馆七年来,已建设成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临沂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是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培训、“三同”教育、红色研学旅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性教育基地。在纪念馆,卫建勋一行通过观看纪录片、听讲解、看实物等方式,深入感受领悟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深情和沂蒙人民勇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在祖秀莲墓前,卫建勋一行行三鞠躬礼,向长眠于此的英雄红嫂致敬。

院东头镇西墙峪村是抗日堡垒村西墙峪村旧址所在地,是临沂市第一批重点抗日战争遗址。1939年,八路军山纵野战医院搬到当时仅有50户人家200口人的西墙峪村。野战医院的病房安排在各家各户,“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从1939年夏到1942年冬,西墙峪村民掩护救助伤病员多达320余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建设布展中的西墙峪村史馆展厅,卫建勋一行认真聆听镇村领导的讲授,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桩桩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无不昭示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迈峥嵘,研修团成员深受教育,深切地感知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其来有自。

在彩虹小镇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建设现场,街道及项目负责人向卫建勋一行介绍了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表示期待项目建成运营后,能够得到济宁学院更多的学术支持。

沂水县2014年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的红色遗址遗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为保护好革命文物资源,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该县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深入挖掘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目前全县共有红色文化遗产近50处,通过推动革命文物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走近红色文化。

王永超代表“颜氏文献丛书”编委会向沂水县委组织部赠送该丛书,双方就今后加强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合作达成共识。

研修成员表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人文与传播学院要将高质量党的建设贯彻在践行学校党代会精神全过程,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将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张颖慧      审核:卫建勋      编辑: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