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视点

校园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视点 >> 正文

我校举办第二届师德讲坛

发布日期:2018-12-29    点击: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以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12月28日下午,济宁学院第二届师德讲坛在文化大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迎接审核评估,强化师德师风”。校党委副书记马恩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校工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和部分老师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由中文系副主任王永超主持。

济宁学院2018年“最美教师”经济管理系老师王爱军,济宁学院2018年“教育育人楷模”学前教育学院老师滕召秀,济宁学院2018年“十大师德标兵”音乐系老师孙萍、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张秀芳、美术系老师张继华受邀做客“师德讲坛”。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今天,为什么“师德建设”的问题被这样高规格、高分贝地提出来?这其中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或现实考量?“讲台深处,师者何为”?怎样将“高尚的师德”与“精深的学识”融通得这样完美的?受邀的五位老师围绕这三个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自己在三寸讲台上的难忘经历,讲述各自职业生涯中的幸福与满足。

张秀芳老师阐述了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理解。她说,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教师历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文明的传承者,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切实担负起教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王爱军老师说:“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即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激励自己、勉励学生,引导他们走上成才的道路。”孙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成长故事和昔日爱徒特意为她录制的感人视频。做过多年班主任的滕召秀老师说,教师是一份使命,一份担当。为解决学生学习、学费等难题和困惑,除利用休息时间耐心指导外,滕老师还默默捐款救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避免了学生因学费不足而休学的困境。张继华老师在职业生涯中一直秉承着“信念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理念,并一直将以此为行为规范,指导于自己的教学生涯中。

“讲台深处,师者何为”?从四位老师感人至深的故事当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两个主题词,一个是“爱”,另一个是“责任”。教育是一种责任,教师责无旁贷。唯有责任与爱同行才能称之为师,责任与爱永远是师德的灵魂。爱是师德内涵,表现为外在形式则是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强烈的责任心。爱与责任不仅仅体现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事业的追求热爱、对学生的真心关爱,是师德的源泉。

怎样将“高尚的师德”与“精深的学识”融通得这样完美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塑造人格, 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明道”“信道”“传道”。立德是教师的终生之责。“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高尚的师德为知识的运用指明方向,而精湛扎实的学识又是践行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现场,同学们还向五位嘉宾进献了鲜花,整场论坛气氛轻松愉悦,嘉宾们睿智的谈吐、理性的阐述,博得一阵阵掌声和欢笑,他们的故事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受感染。

此次师德论坛的举办,加强了教师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了教书育人的师德,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更加优异的教育教学实绩迎接2019年审核评估工作提供了动力,为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引明了道路。

【撰稿:张莹莹 审核:邓新民】